新华社广州8月7日电(记者田宇、胡拿云)这几天,广东出现大范围强降雨过程,让人感觉“雨下个没完”。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从3日至5日连续将防汛应急响应从Ⅳ级调整至Ⅱ级。国家防减救灾委6日对广东启动国家四级救灾应急响应。在广州、肇庆、清远等地,出现内涝、树木倾倒、甚至发生山洪、道路塌陷。广东这轮降雨为何下得如此猛烈?它又将持续到何时?
这轮降雨强度为何这么大?
要解析这轮强降雨的成因,不妨先从降雨的基本原理说起。简单来讲,形成降雨需要三个核心条件:一是“动力抬升机制”,二是“充足的水汽”,三是“较多的凝结核”——空气中悬浮的尘埃、烟尘等微粒,能让水汽更易附着、聚集,进而形成云层。具体可以这样理解:当含有大量水汽的湿润空气快速上升时,由于高空温度较低,水汽会因降温而凝结成雨滴,最终落到地面形成降雨。
要解开广东本轮强降雨的成因,不妨聚焦几个关键的气象“推手”:
首先是抬升机制源于低涡。它和台风很像,甚至可以形容为“在陆地上的台风”。低涡生成于陆地,一般覆盖范围在200公里至2000公里以内,而台风生成于海上,通常覆盖范围在2000公里以上。在北半球,低涡系统依靠逆时针旋转产生较强的辐合上升气流,像一台高效“抽水机”,不断抽吸周边水汽,与干冷空气碰撞后,极易形成降雨和强对流天气。
其次是水汽条件来自季风。目前,强盛的西南季风携带着海上的大量暖湿气流进入广东,为降雨提供了充足“燃料”。
两者的“配合”从8月初便已启动:8月1日,低涡出现在广西,2日起逐渐进入广东,低涡将西南季风的暖湿水汽不断“抽上来”,水汽不断快速抬升、凝结,最终在低涡周围形成持续性暴雨。
更值得关注的是,此轮降雨过程中还存在“列车效应”。一连串雷雨云团先后影响同一地方,就像列车的不同车厢先后经过同一铁轨,导致一个地方出现大暴雨甚至特大暴雨,这也是网友戏称“天漏了”的原因,此类持续强降雨易引发城市内涝、山洪等次生灾害。
广东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杨国杰认为,这轮强降雨和副热带高压以及季风槽有关。从气象观测资料看,8月3日至5日,副高系统以一个近似向左倾斜的“凹”字形态在我国南方存续,而广东、广西、福建一带正处在“凹”字的空缺部分。在空缺部分中,有一条活跃的季风槽,持续为广东及周边省份带来强降水。
这轮降雨什么时候能停?
答案是快了!因为副热带高压要把低涡“挤出”广东了。气象部门预计,7日,随着低涡进一步远离,广东本轮强降水过程结束;8日,广东大部市县多云间晴天,午后局部有(雷)阵雨。
雨停之后,副热带高压将重新“接管”广东,各地气温将开始回升,最高温将普遍介于34℃至37℃。西南季风依然携带暖湿气流,又将开启“桑拿天”模式。
需要特别注意的是,防灾减灾工作仍不可掉以轻心。广东省气象局6日提醒,要注意防御强降水及其引发的山体滑坡、泥石流和城乡积涝、山洪、中小河流域洪水等次生灾害,谨防灾害叠加。
亿策略-亿策略官网-最安全的股票配资网站-股票配资第一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